古典詩詞的美麗與哀愁------讀《人生若只如初見》有感
古老中國,炎炎華夏,吟唱出漢語榮耀。
——題記
閑來無事,翻開《人生若只如初見》,書香漫溢。
詩詞,風煙,漫漫。翩躚裊娜,是詩詞的婉轉明媚;云氣氤氳,是詩詞的情思哀愁。恰似烏篷小小,載一片哀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誰訴說著愛的蜜語?渭水河邊的舞步,踏出《詩經》的淡淡情愫。也就在那個樸實純真的年代,出現了那樣一位剛強不屈的文人,高唱著“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投身躍入那并不浩蕩卻滿是愁怨的汨羅江。
劃開書頁,在漢賦中走過,偶聞《上林賦》,一片氣勢恢宏。燭光影動,《史記》的里風又拂面而來。昔日的羽扇綸巾,如今“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建安七子的風華,如《洛神賦》的華美。又曾記否,誰曾讓洛陽紙貴?
詩詞的美麗與哀愁并舉,詩人的風華與孤獨共眠。
驚天巨變后,呈現盛唐繁華。如煙火般,唐詩給后世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一覽眾山,睥睨文壇。湘江水逝楚云飛,煙火無疑是絕美,燦爛光芒后,透過歷史的低洼,折射出漫漫的恍然、怡然和悠然……仿佛撥響《錦瑟》,隱約中,耳畔縈繞起”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靜靜品味煙火殘影,回想那場絢爛,那份哀傷。
五代十國的刀光劍影后,溫婉的宋朝,在江南煙雨中浮現。那是個柔情似水的年代,連烽火中也彌漫著哀怨。君可見蘇東坡之感深婉,秦少游之苦傷情,李清照之傷離別,辛棄疾之悲國破……那里,有女子的閨怨,更有男子的幽絕。
再是皇明一代,竟是沒有多少令人心折的才人;其光輝背后,更多的是糜爛。而唐寅卻在這樣一個死沉之地,彈出塵世評然心動的琴音:”半醒半醉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桃花庵前的騰旋今日何在?
紅色的城磚染了血色「變得更加妖冶。八旗人關,清朝的帷幕拉開。我們便不可抑制地將目光移到那渾身散發著高貴與憂郁的男子納蘭容若。記得王國維評價他”北宋以來,一人而已“。那淺淺的一句”只道當時是尋常“,燦若琉璃,透如水晶,當真是那可憐的愛在淺唱低吟。
徜徉于古典詩詞的夢中,那一個個簡單的方塊字回旋。微風輕拂,掀起心底一陣漣漪,隱約映出倉頡睿智深邃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