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普通的稅收管理員,我的工作就是為納稅人服務,幫助其及時、足額繳納國家稅款。為了規范和提高個人所得稅申報及代扣代繳工作,我局面向全體納稅人及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推廣使用了地稅系統個人所得稅網上申報系統。該系統有稅務和納稅人兩個不同的客戶端,使用主體不同,兩個客戶端的界面和內容也完全不同。為了完善該系統,軟件在推廣過程中,軟件公司對該系統還進行了一次升級,并通知相關納稅人及大廳工作人員進行了培訓。
在軟件使用過程中,總有許多納稅人打來咨詢電話:我的軟件怎么裝不下,我的怎么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信息提示,我該怎么對以前月份的信息進行補錄等等。最初,我也和其他稅管員一樣,很簡單地回復道:請找大廳某某,電話號碼是XXX。放下電話的我,心情一片坦然:我又沒進行培訓,我怎么知道!可次數多了,內心就開始不安了:他們(納稅人)是否順利打通了電話?他們(納稅人)是否明白了大廳人員的講解?
答案不久就出來了,看著并不理想的申報率,我明白效果并不理想。當我打電話過去質問時,納稅人的回答是支支吾吾的,而我的底氣卻越發不足:讓別人跟你說啥呢?你不是什么也不知道嗎?于是心里格外添堵,困惑也跟著來了:這系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然后,我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找到大廳主任要來安裝系統,對照使用說明書親自裝上,又親自以納稅人的身份登錄系統進行了模擬申報,心下一片豁然:原來如此!這次,我主動向納稅人打去電話侃侃而談,我也底氣十足地對納稅人說,有問題直接找我!電話那頭居然聽得到一絲欣喜的味道,也難怪:讓納稅人繞著彎去問平時接觸不多的大廳人員實在有諸多不便。
近日,細細拜讀了日本有名的"稻盛財團"總裁稻盛和夫先生撰寫的《活法》一書,許多觀點讓我頗受啟發,而其中"以利他之心生活與工作"的觀點更讓我感觸頗深。稻盛和夫先生認為:利他的德行,會形成一種跨越困難。帶來成功的強大原動力。他在參與通訊事業過程中每晚就寢之前一定問自己:"你真的是為了全民著想,而決定參與通訊事業的嗎?全然不帶半點為公司,為自己利益著想的成分嗎?是不是基于想受人矚目、出風頭的想法?
動機當真單純到不帶一點雜質?"讀到這里,我在心里就反省自己:在工作中,是不是做到了一切都從納稅人的需要出發,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呢?
是不是達到了稻盛和夫先生"動機向善,了無私心"的境界呢?答案是否定的。就拿上面提到的個人所得稅軟件應用來說,一開始我就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完全置納稅人需要在腦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良心不安的時候,我又有了學習新知識的顧慮和懶惰,甚至還擔心學會后的"后遺癥"太多太麻煩。
雖然現在我已掌握了該系統的應用要領,能夠解答納稅人的相關疑問,但如果我能工作更主動點,上門為納稅人安裝講解,不是讓納稅人知曉得更明白透徹嗎?而這還只是區區一樁小事,我的工作無時無刻不與納稅人息息相關,面對各種各樣的困惑,我該怎么做呢?
稻盛和夫先生在參加工作之前完全是一個瓷器行業的門外漢,但就是懷著一顆利他之心,憑著一股傻勁,毫不閃躲地去面對人生,挑戰困難,讓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事業的奇跡。誠懇、百分之百認真、拼命去工作,這聽起來平凡無奇,然而人生的真理就隱藏在這些平凡的字眼里。
作為我們稅收人,"利他"就是要真正想納稅人所想,急納稅人所急。有了"利他"之心,我們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標準一目了然,"金碑、銀碑,比不過納稅人的口碑",我們工作的方向就不會偏移,我們前進的步伐就不會猶豫;有了"利他"之心,面對無數這樣那樣的困惑,我們有的是前進的勇氣和挑戰的動力,以最謙虛、最坦誠的態度承認自身的不足,以實事求是、尋根究底的韌性探索稅企共贏的和諧征納模式。理念是行動的指南,讓我們時時刻刻心懷"利他"之心,認真工作,誠摯服務,開創地稅事業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