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初始抱著獵奇的心態翻看《湖湘文化訪談》一書(以下簡稱《訪談》),想看看書中所述的湖湘文化到底是一種什么內涵的文化,在中國文化里有什么地位。翻看之后開始細讀,深有感觸。
如書中所說,身為湖南人,完全不知湖湘文化的似乎不多。但是湖湘文化與中國其他各地文化的不同之處,只有去過外省,接觸過其他地區人的才有所感受。還記得初到武漢讀書時,與人打交道,交談一會后,旁人總會說:你是湖南來的吧。我覺得很是奇怪,難道我的身上貼有湖南人的標簽嗎?問過之后,旁人居然說出了個一二三,他說:一你的普通話有湖南腔,二你有湖南人的翠勁,三你講話語氣有湖南人的張揚。
當時我聽了之后覺得很是惶恐,因為當時初到外地讀書,許多人都說去外地生活時一定要表現地像個當地人,要不然會被欺負,于是一心學武漢人說話,以防萬一。而他的這一番話讓我發現在我的身后有一雙看不見的手時時刻刻在控制著我,讓我的湖南人的身份在外地人面前顯現出來。
以前學經濟學的時候,總覺得亞當斯密那句"市場,一雙看不見的手"很玄妙,看了這本《訪談》之后再結合之前在外地讀書的經歷發現其實文化它也是一雙看不見的手。這雙手不停地控制著人的行動思維,控制著地域的發展。如《訪談》中所說從湖湘文化成熟之日起就一直控制著湖南人的思維、行動,
掌控著湖南的發展方向。從譚嗣同"倔強"地拒絕出逃英勇就義、黃興浴血起義、陳天華投海自殺以醒世人到毛澤東劉少奇帶領中國人民解放,再到齊白石的畫風、沈從文的文風、易中天的個性歷史解讀,無一不是文化這雙看不見的手在指引支撐他們的行動思維。
文化這雙手看不見,但是作用卻非常重要。而文化不光帶人前進,也滯人發展。《訪談》里"湖湘文化的精神氣質與性格弱點"里就非常明確地指出了湖湘文化某些方面的阻滯性。湖湘文化眾所周知的一個特征用湖南話說是"霸蠻",外地人說是"翠從詞性上來說,"霸蠻"與"翠"都是中性詞,任何客觀事物都要一分為二來看,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中性詞亦如是,因此"霸蠻"與"翠"可褒可貶。
我們在面對貶義的"霸蠻"與"翠"該如何處理時,我想應該如魯迅所說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人可能會認為既然文化這雙手是看不見的,那又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脫離其控制。經濟學里有市場失靈這一學說,在市場失靈時怎么辦,凱恩斯提出了宏觀調控這一方法。同樣文化失靈阻滯發展時,我們應該采取調控的措施,用主觀能動性克制住文化失靈。在那貶義的"霸蠻"與"輩"起作用前,我們應該審時度勢,分析利害,該變通該變革時,我們就應該自我理智控制"霸蠻"與"翠",在歷史的潮流里才能隨波蕩漾。
湖湘文化有驕傲之處也有性格弱點,但是文化本無過,只要擁有湖湘文化氣質的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多思考,多些智慧,就能讓文化這一雙手一路指引前行。地方、單位、企業亦如是,只要領導人集思廣益,能動調控,就能讓文化帶領地方經濟、單位和企業的效益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