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一道飯菜
——貼餑餑熬小魚
寧河縣蘆臺二中初二李慶艷
您吃過“貼餑餑熬小魚”嗎?這可是我們家鄉常吃的一道美味。
做這道飯菜要以用農村燒柴禾的大灶為宜。主要用料有:精制玉米面(不要用隔年的玉米,因為隔年的玉米失去了原有的香甜味)。最好在玉米面中摻少許的黃豆面,這樣可以使餑餑松軟而香甜。小魚呢?是用25克左右重的新鮮鯽魚,因為活魚做熟后,其味道更鮮美。此外,還要準備好蔥花兒、姜片兒、蒜瓣兒、醬油、鹽、醋等副料。
操作可分以下五步進行:
一、剖魚。先把小魚去鱗,除掉內臟,去鰓。然后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再將魚撈出。
二、和面。將已準備好的玉米面放入盆中,加入冷水,面和水的比例約為5:1,將面和好。
三、煎魚。將控去水分的小魚滾上面,(也可以滾上調好的雞蛋青)放入燒熱的油鍋中,把魚煎成金黃色時為止。
四、熗湯。先配料:放取適當醬油、鹽、醋、蔥、姜、蒜等。把副料調勻后,把魚放在鍋中,熗入湯料,悶蓋一二分鐘,然后再放一些溫水,以水沒過鍋中的魚為宜。
五、貼餑餑:把和好的玉米面揉成一個個小圓柱形,再拍成約有一二厘米厚的餅子。依次緊挨魚湯貼在鍋邊上,最好能夠把餅子的四分之一浸入魚湯中。
一切停當,蓋好鍋,燒二十幾分鐘柴草烘烤。這樣一鍋香噴噴的飯菜就做成了。這就是鄉下人常說的“一鍋熟”。
掀開鍋蓋,瞧!鍋內湯干魚整,色、香、味倶佳。香味四溢,令人饞涎欲滴。金黃色的玉米面餅子油光發亮,貼在鍋上的一面,便成了黃色的焦嘎嘎兒。掰一塊玉米餅子放在嘴里,脆生生,香噴噴。餅子浸到湯中的部分還有濃厚的魚香。再吃口小魚,鮮軟還略帶著玉米味兒……這種飯菜是我們家鄉的一種小吃,如有興趣,您不妨試試。
程序就是做事情、干工作的先后順序,把做事情、干工作的過程,桉先后順序向別人介紹或解說,就是“程序說明”。學寫程序說明文,是初二學生習作的重點。本習作就是一篇生動的程序說明文。
文章抓住“貼餑餑熬小魚”這種飯菜可“一鍋熟”的特點,程序清晰,分條列目來寫,即把每一個操作步驟列為一個條目,這種寫法很好。
文章的內容具體,有條不紊地介紹了“貼餑餑熬小魚”這種獨具地方特色的小吃“色、香、味”俱全,形象可感,令人饞涎欲滴。這種小吃既經濟又實惠,操作方法簡便易學,人人可為文風樸實,語言流暢,寓于地方口語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有較強的誘惑力,誘讀者一試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