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從深圳大學法學院畢業,放棄了父母為我安排的待遇優厚的工作,帶著青春,帶著對家鄉的憧憬,也帶著親人們的一絲遺憾,毅然回到了生我、養我的那一片熱土一美麗的肇慶。與深圳相比,肇慶雖然沒有那么繁華與氣派,但肇慶有著她的靈氣與神韻:這里山清水秀、歷史悠久、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千里美景、萬般風情,善良質樸的家鄉父老正期待著莘莘學子的歸來。我要用我的青春、汗水和熱情為你增光添彩。
回到家鄉后,我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公務員考試,成為市府辦一名公務員。市府辦是市政府的中心樞紐,是為人民服務的一個主要窗口,更是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在單位里,每當我在整理檔案時、當我在處理日常政務時、當我在“肇慶金秋”文秘組工作時,令我感動的情景常常出現在我的眼前。我看到老同志們是那樣的愛崗,那樣的敬業。被譽為“老筆手”的主任、科長們常常在為一個句子、一個措詞而字斟句酌。他們是那么專注、那么執著,為完成每一份講稿、每一篇文章渡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多少年來,他們靜靜地守候著自己的精神家園,以滿腔的熱血去奏響著同一個主題:為政府出謀劃策,為百姓傳遞黨的溫暖和關懷。這就是老同志們永遠不變的追求。
看到這一切,我感動了。作為一員新兵,我為能在這樣的崗位上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感到無比的自豪。在工作中,我積極努力,把學到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拜能者為師,從點點滴滴做起,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多少個節假日我都舍棄了。餓了,快餐充饑,累了,有時趴在辦公桌上就睡著了。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我付出了時間和汗水,但每當看到群眾回報我最真摯的微笑,美麗的家鄉又添上一片新綠,所有的苦所有的累都煙消云散了。
今年,我主動要求成為了第三批“十百千萬”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工作組中的一員。捧著鮮花、帶著領導和同事們的囑托,我來到了懷集縣華新村。我和駐村干部們深人了解百姓的疾苦,共同謀劃經濟發展。我們幫村委會栽種120畝桉樹林。為了改變華新村僅有的一所小學的辦學條件,我們給孩子們送去了文化、體育用品。為了加強與外界的溝通,解決村民行路難的問題,我們幫助村里修筑了一條長達4.2公里的入村公路。為了幫助困難戶解決后顧之憂,我們落實了多戶的危房改造。為了把黨的溫暖及時送到尋常百姓家,我們走東家串西家,慰問留守的老人和孩子。這一切,都融進了我和同事們的汗水和熱情。
還記得那一天,一位從20多歲就在村里擔任干部的老書記拉著我的手激動地說:“小劉啊,我在華新村當干部,一晃就是30多年了,雖然,我還不能帶領鄉親們徹底擺脫貧窮,但在我退休之年,看到了家鄉的變化,也算了了我一樁心事,對家鄉父老也有個交代啊!”
多么質樸的話語,多么令人敬佩的老書記啊!他的情,他的愛,已經緊緊地和華新連在一起了。他用他的青春和熱血靜靜地守候著這片貧瘠的土地,一輩子不圖名不為利,默默地耕耘,無私地奉獻。老書記就像一片越到老秋越紅得可愛的楓葉,悄悄地飄進了我的心里。
下鄉的工作實踐,使我收獲了一份在書本上永遠也找不到的財富,那就是真誠和奉獻。我要加倍努力,為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為改善農民的生活,為加快現代化農村的進程,獻出我的青春和熱血。
我市第十次黨代會勝利召開,肇慶經濟跨越式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這里到處充滿生機、魅力和希望。我要把對事業的情、對崗位的愛獻給我美麗的家鄉一肇慶,與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共同去描繪法治、和諧、安康、繁榮的美麗藍圖。這就是我,一個普通而平凡的公務員最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