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讀到海子的詩時,他已經臥軌而去多年了。他選擇了一種悲傷的死法,他的讀者也因此常常落進他的悲傷去。就像李白酒后的溺水,杜甫饑后的飽食,所展示出的他們詩歌中的浪漫和現實一樣,海子的死,也顯露著他詩中的落寞和悲傷。
我常常在讀海子的詩時,會墜入到一個非常凄美,非常蒼涼,非常悲傷的世界中去。"麥地/別人看見你/覺得你溫暖,美麗/我則站在你痛苦質問的中心/被你灼傷/我站在太陽痛苦的芒上"海子用心和生命感知著這個世界,他用他的筆,把他的心和生命鑄成了這樣的詩,在痛苦的芒上,縱淚高歌。有人說,海子是當代中國最優秀的抒情詩人。的確,他把他的生活、思想甚至生命都融入到了這個神秘的世界。他走不出這"痛苦的芒",他的詩里詩外還是詩。他追求絕對,追求極致,直面著神靈和死亡,甚至因此而"灼傷"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海子的詩,常常使我覺得生命的空乏和無力,那是種無可奈何的悲哀。僅僅讀他的詩,就會覺著生命力的極度透支和虛弱,一種孤獨和荒涼壓逼而來,使人無法負擔,想要逃離。然而又有一種神秘和遙遠的呼喚,在生命和神靈之間,引你不由自主地走進他的詩里的世界去。聽說,至今仍然有不少男女詩人專門到安徽鄉下海子的墓地上去憑吊,然后寫幾首詩或者散文,為海子守護著他的可敬的靈魂。這是一種榮耀,盡管這榮耀對海子已經無關緊要了。他用他年僅25歲的生命展現了他一個天才詩人的價值和夢想。他的年輕和他的詩的不老,他和他的詩的灰暗與極端,為所有愛他的詩的人,留下了一個永遠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