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標志著我國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的各個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學校德育工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也表現出種種沖突和困惑。學生的價值觀、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在社會轉型期,學校的德育如何主動地適應市場經濟,則是每個德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在社會市場經濟條件下,德育工作者必須對傳統的學校德育方式進行揚棄,同時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學校德育新方式與途徑。
一、學校德育必須是開放的德育
封閉禁錮的教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學校德育必須開放,把學校的“小課堂”同社會的“大課堂’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走出校門、走上社會,進一步深入地了解社會,認識社會,讓學生對市場經濟有個全面正確的了解。當然,由于學生的認識水平有限,在了解社會過程中,不可能都進行正確的評價,教師的引導就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能正確區分、辨別、評價社會各種現象,增強學生識別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
如果教育者對學生進行封閉式德育,把學生封閉在理想化的德育套子里,只看到學校的德育教科書對學生的影響,對學生進仔‘保姆式”的德育,在社會轉型時期,這種方式對學生的教育并不適應形勢的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這種‘保姆式”的德育很難使學生適應激烈競爭的社會。所以,要革除‘保姆式”的教育,進行開放式的教育,把學生主體置于各種教科書的影響之下,從中加以培養和訓練。
二、學校的德育應從理論的訓導轉向主體實際行動的實踐
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心理迅速發展的階段,自主意識和自主行為正在增強,容易接受市場經濟下所出現的新觀念和新的行為方式。如果教師在德育過程中,還是從概念到概念,從原理到原理,不聯系日益變化的社會實際,不聯系發展變化的學生實際,不注重學生的踐行訓練,將是徒勞的。
現在對思想政治課的考試做了一些改革,在高考的理科科目中思想政治課不作為考試范圍。有許多政治課教師對此極為不滿,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己經不那么重要了。實際上這是對學校德育改革邁出了一大步,從過去單單理論的訓導轉為對學生進行實際踐行的培養,這樣政治教師更能發揮出學校德育的骨干作用,著重培養學生的踐行,這任務比以前更加艱巨,工作應比以前更加辛苦。
三、學校德育應是主體參與式的德育
主體參與式教育,指在德育過程中,教師把學生作為一個主體看待,不把學生簡單地看成是被灌注的“罐子”總是要求學生像訓服工具那樣絕對地“聽話瞥服從”應讓學生自覺地、積極地參與德育過程。在德育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當然,學生的主體性素質是靠教師培養的。教育者要首先把知識和經驗‘內優’偽個體的主體的知識和能力,培養主體的創造能力和學習能力,增強和提高學生的主體性。
四、學校德育應轉變為以培養學生自律素質和能力為主的德育
“自律”是與“他律”相對應的道德概念.“他律”指由外在因素決定自己意志的倫理原則,自律是旨自己有自己的意志,自己能夠為自己‘立法”,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和“立法”去行動。即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不為快樂、幸福、欲望等情感所驅使,而是根據自己的“立法啥行動。
當然,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學生,還沒有完全約束自己的能力,道德評價能力較低,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引導作用,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評價標準和能力。即使學生在教師的培養下,產生自律意識,但學生的自律意識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教師還要注意引導,要尊重學生,不能把自己的道德評價標準強加于學生,要啟發學生掌握正確的標準,從而做出正確的自律行動。
從某種意義上講市場經濟是一種自律型的經濟,計劃經濟是一種他律型的經濟,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市場經濟呼喚學校德育由他律型德育轉向自律型德育。唯有自律型德育才與市場經濟合拍,培養出來的人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市場經濟急劇發展而造成的社會變遷,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道德意識表現出多元性的特點。學校德育必須面對現實,按德育自身的發展規律,在新形式下開拓德育新領域,學校德育應主動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從而更有效地發揮學校德育的新功能。